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中國裝備制造業總量龐大 產業競爭力不強

   日期:2013-11-20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946    評論:0    
核心提示:中國制造,沒那么難!近30年來中國制造幾乎順風順水、打遍天下無敵手,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力量。憑借價格利器,中國制造在十幾年間席卷世界,尤其最近五六年,“世界工廠”的地位已經無可置疑、無法捍動。在象征國家實力的裝備制造領域,中國制造也不斷給國人驚喜。但是,去年以來,價格這個戰無不勝的中國利刃開始變鈍,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勞動力變貴、原材料漲價,多項因素疊加,像服裝玩具制鞋這些典型的“中國制造”的成本上升了30
中國制造,沒那么難!近30年來中國制造幾乎順風順水、打遍天下無敵手,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力量。憑借價格利器,中國制造在十幾年間席卷世界,尤其最近五六年,“世界工廠”的地位已經無可置疑、無法捍動。在象征國家實力的裝備制造領域,中國制造也不斷給國人驚喜。但是,去年以來,價格這個戰無不勝的中國利刃開始變鈍,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勞動力變貴、原材料漲價,多項因素疊加,像服裝玩具制鞋這些典型的“中國制造”的成本上升了30%左右。屋漏偏逢連夜雨,全球性衰退在告別世界經濟二十多年后又卷土重來,難免讓高度依賴外需的“中國制造”陰云密布。面對三四倍于自身利潤率的成本上升,企業們又將如何應對?中國制造業的升級,早已不聲不響地進行著了。在海洋工程領域,上海外高橋造船廠與煙臺中集來福士造船廠的深海半潛式鉆井平臺,江蘇熔盛重工的深海起重鋪管船,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生產的LNG船,振華重工的港口機械設備,均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在生產設備方面,中國的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發電機組、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站成套設備、100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設備、±800KV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等,都達到了世界一流甚至領先水平。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在同臺競標中戰勝了德國、日本等國際機床巨頭,獲得福特公司在美國兩個工廠全部五條大型快速智能沖壓生產線訂貨合同。哈電集團制造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8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近日剛在向家壩水電站完成總裝。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正在自主設計、制造、安裝世界最大的8萬噸級大型模鍛壓機,這將為中國發展大飛機等項目提供堅實基礎。中國航空工業雖不及航天領域聲名顯赫,但是其近年來的進步也可圈可點。軍品方面,殲—20隱形戰機等一系列具有全球一流甚至領先水平的新式武器裝備已經面世。民用航空方面,雖然與歐美差距尚大,但是在大型客機制造方面的進步也值得肯定。當前,中國企業不僅占據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大部分市場,而且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也日趨擴大。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礦石,進口中國的礦山采掘和運輸機械;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中增加了衛生筷子這類產品,進口越來越多機電產品;挪威的石油公司使用中國深海采油設備等。像陜鼓、上海電氣、沈陽機床這樣的企業,已經不再停留在制造環節,而是向設計、研發、服務這樣的“微笑曲線”兩端延伸,他們已經跨越了生存階段進入了發展階段,盡管離真正的“中國創造”還有距離,但他們已經把命運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中國制造,世界第一?當深入分析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時,我們做出這樣的判斷:當前,世界裝備制造業的基本格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中國仍處于趕超者位置。當前,世界裝備制造業的基本格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全球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仍然可以劃分為三個世界:美、日、德等發達國家是第一世界,雖然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暫時遇到一些困難,但依然掌握著世界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和最核心的技術,是主導者;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家是第二世界,這些,擁有巨大的制造業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距第一世界仍然有很大距離,是跟隨者;其他處于工業化初期的國家為第三世界,這些國家既無先進技術又沒有太強的工業基礎,是原材料和能源的供應者,與第一二世界的差距逐漸拉大。盡管中國裝備工業銷售額2009年已經躍居世界第一,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的制造業產值加起來仍占到總量的70%,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突出地位。特別是高端制造產品,仍被發達國家牢牢控制。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2010年,中國制造業產值高達1.955萬億美元,在全球制造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為19.8%。相比之下,美國2010年制造業產值為1.952萬億美元,占比為19.4%,中國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大國。經過前一個發展周期的爆發式增長,中國裝備制造的弊端逐漸顯現:產業大而不強、創新能力薄弱、基礎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困難等,屬于粗放型增長。中國裝備制造業總量雖然龐大,產業競爭力卻不強。同時,影響全球的經濟危機也迫使中國裝備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據中國首份《中國產業升級報告》稱,當今世界正掀起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的熱潮,這是爭奪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新一輪競賽,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力量對比。如果一國長期徘徊在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在未來的全球經濟政治版圖上將難有一席之地。毫無疑問,世界各國均把技術作為產業升級的第一要素,中國也不例外。其正在經歷從中低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十八大報告提出,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的先機,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或可把握時機,趕上新一輪競爭洪流。只有成功實現轉型與升級的戰略目標,裝備制造的“三個世界”格局才有可能改變。未來的制造模式小批量多品種質量高成本低研發期短生產柔性環境友好服務型制造隨著產品的生產變成大批量定制方式,產品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受到擠壓,而服務的增值,在制造過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逐漸形成制造與服務相融合的新的產業形態——服務型制造。服務型制造向客戶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還包括依托產品的服務,或整體解決方案,也包括圍繞產品生產的各類服務。制造業的“四端”與上、下游制造活動向前端、后端延伸,逐漸形成現代制造服務業。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dfn id="rulzi"><sup id="rulzi"><span id="rulzi"></span></sup></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