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中國信貸緊縮警報 工程機械行業雪上加霜

   日期:2013-06-25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273    評論:0    
核心提示:導讀:MarketWatch駐香港專欄作家斯蒂芬(Craig Stephen)撰文指出,中國上周出現的信貸緊縮跡象,其背后很可能有著更加深層次的原因,隱藏著央行不得不去面對的,已經很嚴重的系統性問題。工程機械新聞以下即斯蒂芬的評論文章全文:中國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周急劇竄升,在投資者開始解讀這一現實時,央行的行動自然就成為了眾目所矚。這是否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政策,旨在肅清金融系統中的過度投機?或者,中國人民銀行是為了掩蓋更大的問題?表面上看來,在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減緩,通貨膨脹局面尚稱穩定時,對信貸大動干戈的政
導讀:MarketWatch駐香港專欄作家斯蒂芬(Craig Stephen)撰文指出,中國上周出現的信貸緊縮跡象,其背后很可能有著更加深層次的原因,隱藏著央行不得不去面對的,已經很嚴重的系統性問題。工程機械新聞  以下即斯蒂芬的評論文章全文:  中國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周急劇竄升,在投資者開始解讀這一現實時,央行的行動自然就成為了眾目所矚。  這是否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政策,旨在肅清金融系統中的過度投機?或者,中國人民銀行是為了掩蓋更大的問題?  表面上看來,在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減緩,通貨膨脹局面尚稱穩定時,對信貸大動干戈的政策似乎是值得高度質疑的。此外,導致隔夜拆借利率猛漲到13%,客觀上其實是凍結了同業市場的現金緊縮,央行這樣的做法是否妥當?  至少,這似乎是采取了一種近乎魯莽的方式來貫徹市場紀律:他們其實是在冒違約的風險,甚至是觸發更廣泛的系統性問題的風險。  只不過,如果上周的行動是有計劃的,則中國央行該說確實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一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都能夠貫徹其高度控制力,在中國經濟當中,國家控制著非常巨大的比重,運作著一個龐大的,密封的資本賬戶。在雷曼兄弟倒臺引發的金融危機當中,這樣的體系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所有國有銀行都被動員起來放款。  可是,這五年下來,我們必須明白,央行所應對的,主要是國際金融領域。  關于上周的金融動蕩,另外一個解釋是,中國央行發現,自己傳統的政策工具已經過時了。  在過去,他們可以通過確定貸款配額、準備金比率或者是利率來管理信貸增長。可是現在,他們卻發現,自己已經很難找到一種有效方法來控制金融行業了,因為大量新的信貸發明根本都在監管控制范圍之外。  影子銀行體系,以及相應的理財產品和信托基金看上去尤其難以管理。  在新增信貸當中,銀行的貸款配額現在已經不再是主體部分。在2013年的最初五個月當中,計量經濟體系中全部信貸的社會融資總量較之2012年同期增長了52%,而其中大約三分之二都來自監管之外的影子銀行。  惠譽的分析師朱夏蓮指出,影子銀行的崛起即將為銀行創造出第二張資產負債表。她估計,在全部影子銀行交易當中,大約四分之三都直接或者間接和銀行機構有關。  或許,影子銀行的最大麻煩就在于,看上去幾乎沒有人真正了解貸款的品質。此外,影子銀行的擴張還伴隨著另外一個讓人頭疼的新趨勢,即中國今年的信貸增長和過去不一樣,已經不能再推動經濟相應增長了。  對于中國人民銀行而言,另外一個棘手的因素還在于,這些壓力恰恰是在中國持續增加人民幣海外流通量的同時出現的。  伴隨資本控制放寬,這其實就等于使得中國資本市場在來自外部的潛在資本沖擊下,地位變得更加脆弱了。  上周的信貸緊縮會在這個時間發生,一種可能的解釋就是,中國政府被外國資本的流出打了個措手不及。  曾經非常廣泛的日元/人民幣套利交易的反轉還可能讓問題進一步惡化,這種交易中很多都是披著貿易的外衣進行的。德國銀行的分析師們曾經在一篇研究報告中發出警告,稱這一反轉可能會讓人民幣投資的廉價融資渠道受到重大損失。  另外一個潛在的麻煩在于,伴隨出口競爭力的削弱,中國已經習慣的外貿盈余可能注定將要縮水乃至消失。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中國的貿易盈余第一季度當中有386億美元,可是最新的5月數字顯示,出口現在已經大幅度減緩至接近靜止。不過,近期的數據是否準確也是個問題,畢竟中國的出口范圍非常廣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此刻,中國已經進入了一次震驚的倒計時,第二季度當中,他們1998年以來首次遇到國際收支赤字。如果這樣的情況再度發生,中國央行就將遭遇困境。  近年來,中國大規模增加貨幣供應,而在這背后撐腰的,是他們始終盈余的資本賬戶和經常賬戶。為了確保自己的貨幣不會升值,中國央行以自己積累的3萬億美元以上外匯儲備為依托,大量印鈔。  如果這種盈余局面反轉,貨幣供應就將下滑。那時,中國就將不得不以人民幣來購買外匯,以維持自己希望的匯率,迫使貨幣供應收縮。  這就意味著,在貨幣供應和經濟增長之間,中國必須做出兩難的選擇。貨幣貶值顯然是他們不愿意采取的方法,因為中國的領導人早已確定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藍圖。  投資者在真正搞清楚這一次的信貸緊縮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神經不可能不保持高度緊張。如果中國不得不進入貨幣供應緊縮模式,通貨緊縮的寒意就將傳遍全球。  里昂證券策略師納皮爾(Russell Napier)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的五年當中,在全球十六個最大的經濟體的廣義貨幣增長當中,中國占據了40%到45%的比重。  工程機械在線分析師認為,信貸緊縮將延續,直接對本已脆弱的工程機械行業復蘇迎頭一棒,可以用雪上加霜來形容。  信貸銷售在工程機械行業中占據了主要位置,如果銀行緊縮銀根,必將對工程機械產品的銷售產品較大影響,工程機械行業復蘇無望。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dfn id="rulzi"><sup id="rulzi"><span id="rulzi"></span></sup></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