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要內容:近期主要觀點,近期國內主要政策與新聞,機械行業二級市場表現,資金面,主要原材料價格,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全國房地產開發及土地購置情況,各行業用電量情況,近期機械行業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情況。 總體觀點:年末高利率壓制機械股表現 近期銀行間7日回購利率重新上升,達到7.06%,系每年年末均會出現的資金緊張所致,今年是在信用利率普遍高企的情況下繼續上升,預計在年底最后10天仍會暫時沖高,對高負債的傳統機械行業的投資心態不利。 11月我國4大高耗能制造業的用電量同比增長7.89%,而非高耗能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92%,連續3個月高耗能制造業用電量增速好于非高耗能,顯示我國制造業的結構調整尚有波折,經濟轉型的努力僅在4-7月有較明顯表現。 按經濟周期思路研究投資品的效用已下滑,行業景氣雖已降至底部,但回升有限。機械各子行業僅約20%涉足新經濟的具持續增長能力,如軍工、鐵路、油氣鉆采、冷鏈、智能自動化設備、環保設備;另80%的傳統機械子行業的部分公司若能在國企改革的背景下整合資源、轉型升級,將獲取政策紅利,關注安徽合力、鄭煤機、渤海活塞等。 鐵路設備: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不足,高鐵客運和普鐵貨運持續給力。 到11月底,我國鐵路基建投資4483.09億元,同比增長3.8%,要完成年初計劃5300億元投資尚需817億元基建投資,參考12年12月鐵路基建投資865億元,我們認為13年鐵路基建投資任務應可完成。1-11月,鐵路車輛構置和更新改造投資費用僅支出630.74億元,同比下滑15.94%,與年初計劃的1300億元投資計劃還有669億元差距,估計13年初計劃的車輛購置無法完成,11月鐵路車輛購置和更新改造費172.80億元,同比增長47.77%,是5月以來首次出現單月車輛購置和更新改造費正增長,系鐵總9月實現13年首次招標后10月下旬簽署合同帶動交貨所致。預計后續月份車輛購置費將繼續大幅上升,14年將出現反轉。 10月單月G字頭高鐵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近70%,C字頭動車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近13%,D字頭動車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近9%。這樣的高增長是建立在1-10月客運專線新線僅建成投產約500公里、新產能嚴重不達標情況下達到的,因此基本是靠客流加密帶動的,再次驗證我們之前的判斷。10月,G、C、D字頭動車的客座利用率估計在77%-84%左右,客座率越來越接近鐵路系統設定的滿負荷區域80-85%,14年動車的大幅購置需求明確。 11月鐵路貨運周轉量同比增長2.23%,低于8-10月貨運周轉量同比增長5-6%的水平,但維持了同比增長的態勢,對14年鐵路貨運改革帶動鐵路貨物運送、提升盈利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近期鐵路出現21世紀報道的相關負面信息,稱2014年鐵路基本建設投資額初定5000億元,低于2013年的5300億元。我們認為首先這一傳言在1月初即將召開的鐵路年度工作會議正式公布前均有可能變化,其次對南北車關系重大的車輛購置費預期從13年的1070億元上升到1200億元,是帶動鐵路車輛需求最為直接的因素;最后,后高鐵時代關注的重點應該是:1.鐵路總公司高鐵線路的竣工及客流密度提升情況;2.城際鐵路開工情況;3.出口預期;4.貨運改革帶來的體制紅利。我們持續指出,未來鐵路設備行業前景依然向好,南北車13年4季度和14年各季度的業績上升確定,后期仍有表現機會。 油氣設備:海上和陸上在用鉆機數和鉆井平臺日費率持續保持高位,經營穩健,景氣度可望長期維持。 軍工:軍事謀篇布局,軍工戰略機遇 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到了國家地位、資源保障和擴張國內需求均需要軍工支撐的階段,未來幾年的行情,不再僅靠重組預期,而是訂單、事件驅動和體制紅利三管齊下,同時配合非軍企業獲取改革紅利進入軍工產品三四線配套市場,帶來對新進入企業利好不斷,建議關注北方創業、中航電子、高德紅外、海特高新等。 工程機械: 通過草根調研,12月上半月挖掘機開機率約42.8%,日均工作約6.2小時,開機率*日均工時約2.7。12月上半月同比增速僅約為2.6%明顯低于11月的15.6%,比11月的利用率3.1明顯下滑,大致回到12年水準,工程機械秋季小旺季已過去,開工情況一般。這一情況與鋼價短期回調相吻合,但與水泥和煤炭近期價格上漲相違背。我們認為水泥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年終趕工和節能減排、霧霾限產的短期矛盾導致,而前期煤炭價格回升是由于港口庫存達到歷史低點及冬儲需求釋放,目前港口庫存緩慢回升,錨地船舶數量持續下滑,預計后市價格將趨于平穩。 風險提示:經濟全面復蘇及工業部門產能消化需要過程;相關產業扶持政策或不達預期;行業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