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隨著經濟回落,市場熱度也逐漸消退,回歸理性發展,以前“求大”的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市場環境,在這新形勢下,如何求得可持續發展? 中國重汽給出了自己的回答:“二次創業”,轉型升級提升效益。“我們之所以提出‘二次創業’偉大工程,以追求“質量效益水平”為目標,走科學發展的新道路,是因為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必要條件。”中國重汽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馬純濟解釋道。 “二次創業”是中國重汽在經歷2010年的瘋狂增長后,2011年根據自身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目標,中國重汽做出的重大決策。馬純濟直指,這次創業,比當年改革重組時的“創業”,還要有更多的困難。 然而,中國重汽卻通過轉方式、調結構,優化產品結構,升級營銷模式和管理模式,在一步步向“質的轉變”邁進。 今年上半年,在銷量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形勢下,中國重汽在產品質量和效益上取得明顯提升,1-6月份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27.54%。 調整結構 全系發展 產品是企業立足市場的根本,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是中國重汽轉型的關鍵。 從低端到高端,從單一重卡到全系列商用車,近兩年,中國重汽大力提升關鍵總成的技術水平,為滿足更高排放標準,投入巨大力量開發高品質綠色環保重卡發動機。 同時,中國重汽還緊跟市場發展趨勢,大力開發天然氣發動機。至今,天然氣重卡成為中國重汽的新增長點。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中國重汽與德國曼公司的合作,為其產品技術和質量管理帶來了質的提升。 中國重汽與曼公司合作后,將增加4500多個車型,總車型將超過7500個,成為我國重卡行業驅動形式和功率覆蓋最全的重卡企業。目前中國重汽已獲國家授權專利2218項,其中發明專利68項,成為全國汽車行業專利最多的企業。 中國重汽在進一步發揮重卡優勢、做好重卡主業的同時,積極拓展產業布局,先后重組了成都王牌、組建了福建海西汽車公司。2011年,中國重汽又在濟南建立輕卡生產基地,形成了中國重汽輕卡的金三角布局。中國重汽生產的輕卡開始走向市場,并贏得了用戶青睞。 中國重汽抓住時機整合優勢資源,對集團內的改裝企業進行整合,成立了專用車事業部。目前中國重汽已形成了包括整車、關鍵總成、關鍵零部件在內的完整的、更加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 營銷升級 助力海外 借助產品的升級換代,中國重汽產品一步步走向高端市場。2012年,中國重汽生產的800輛歐Ⅴ重卡出口巴西。2013年6月,中國重汽300輛歐Ⅴ重卡又進入香港市場,。 中國重汽之所以能交出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單,不單只是產品升級,也是中國重汽一直以來堅持國際化戰略部署的結果。 2010年,中國重汽實施國際市場營銷改革,實施“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變過去在濟南坐等客戶為駐扎在國外搞營銷,并推出了“6+1”模式。 在國際市場網絡建設中,由原來注重數量的增長轉變為更加注重網點質量的改善提升,更加重視境外售后服務水平的提高,目前已發展一級經銷商86家、建立240多個服務網點。中國重汽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服務、配件、改裝四網建設穩步推進,基本實現對發展中國家的全覆蓋,形成了出口重型汽車30000輛的營銷能力。 管理轉型 提升效益 升級轉型既是一場深刻革命,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抓住關鍵,重點突破,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國重汽結合自身情況,把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放到了由追求速度規模型到追求質量效益型上來,連續兩年,中國重汽把年度主題確定為質量效益年,努力打造中國重汽特色的質量文化。 通過實施“二次創業”,中國重汽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不斷得到優化和提升。 此外,“親人”服務是中國重汽的重要品牌形象。除了日常售后服務所要求的提高服務及時性和提升服務質量外,中國重汽去年還專門下發了《中國重汽產品可追溯性信息管理辦法》,對產品追溯特性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并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從源頭上提升了售后服務的質量。 “十二五”末,中國重汽目標是重卡產品質量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其他產品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中國重汽始終堅持以振興民族重卡為己任,為實現中國汽車強國之夢,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馬純濟充滿信心地表示。(本文來自中國重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