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中聯重科與一個內陸農業縣的產城互動試驗

   日期:2013-09-03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825    評論:0    
核心提示:5年前,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還戴著“農老大”的帽子,工業產值僅僅4億元。5年后,漢壽已進入湖南省縣域工業經濟前四強,2012年規模工業總產值139.15億元。巨變,是一家全球企業與一個內陸農業縣的產城互動試驗結果。“產業集聚是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漢壽縣一直是“農老大”當家,甲魚之鄉、苧麻之鄉、黑楊之鄉,一個個農業美名,實則是漢壽現代工業落后的另一種寫照,工業基礎極為薄弱,產業工人自然也寥廖無幾。1992年,漢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就已成立,但
5年前,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還戴著“農老大”的帽子,工業產值僅僅4億元。5年后,漢壽已進入湖南省縣域工業經濟前四強,2012年規模工業總產值139.15億元。巨變,是一家全球企業與一個內陸農業縣的產城互動試驗結果。  “產業集聚是新型城鎮化的關鍵”  漢壽縣一直是“農老大”當家,甲魚之鄉、苧麻之鄉、黑楊之鄉,一個個農業美名,實則是漢壽現代工業落后的另一種寫照,工業基礎極為薄弱,產業工人自然也寥廖無幾。  1992年,漢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就已成立,但直到2009年底,除了一兩家制藥企業之外,還基本上是一片低矮的丘陵,周圍是稀稀落落的數十戶農家。這個已經成立17年的省級經濟開發區鮮有問津者,更別說投入巨額資金。  這個農業縣,亟須突破。  此時,中聯重科也在尋找新的布局點。這是一家總部位于長沙的全球工程機械企業,是世界混凝土機械排名第一、全球起重機械排名第一的雙料冠軍,在中國環衛機械市場也占據著絕對領先位置,市場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提出的發展戰略是,做立足本土的全球化企業。在他看來,全球化企業不僅僅是指走出去之后在海外實現本地化運作,更意味著在中國本土要“根深蒂固”,其具體策略是企業依托城鎮布局,帶動關聯產業向城鎮集聚,“越是本地化,就越是國際化”。  多年來,從湖南長沙向西直到臨近湖北的常德津市,在長達260公里的沿線上,中聯重科已經初步構建起一條貫穿4個地市、12個縣市區的工業走廊。其中,沅江的泵車、德山的液壓等均依托小城鎮設立。漢壽是常德最接近長沙的地方,到長沙的車程僅僅一個半小時,幾年后,如果長(沙)益(陽)常(德)高鐵通車,甚至只要三四十分鐘。在詹純新眼里,漢壽恰好處于這條工業走廊的關鍵節點。  漢壽與中聯重科可謂一拍即合,詹純新提出的“產業集聚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這一發展思路立刻成為雙方的共識。  2009年底,中聯重科簽約落戶漢壽高新區。2010年1月,中聯重科漢壽工業園奠基開工,總投資7.5億元。面對一片荒地,為了讓企業盡快投產見效,漢壽和中聯重科都全力以赴。最關鍵也最頭疼的問題是如何實現人的集聚。  詹純新的辦法是,“用工實現本地化,就地招工、就地培訓。”  “80%以上的員工都是本地人”  “以前在珠海打工6年,老婆總是叫我回來,可是,我回來又沒有什么地方去,只好"漂"著。”說起在外打工的艱辛,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分公司的裝配鉗工蔡猛還有些感慨,“2009年,我聽朋友說,中聯重科要在老家建廠子,我就回來應聘,成功了!”  從珠海回來的蔡猛,并沒有馬上實現在家門口上班的夢想。“我們先去了公司的益陽沅江工業園,在那里熟悉工作。”蔡猛說。與他一同去益陽沅江的還有200多個常德人,他們都是熟練工人。與蔡猛不一樣的是,還有另一批剛剛從田里甩掉泥巴的新手。  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分公司站類事業部總經理豆文化說:“當地的熟練工人很少,公司和漢壽縣政府聯合招工,先是送到漢壽當地的一家技工學校培訓了一段時間,再送到長沙總部培訓了整整一年,培訓期間公司發工資。”  2011年5月,中聯重科漢壽園區正式投產后,派往沅江和長沙的員工全部回到了漢壽。當年,中聯重科漢壽園區就實現產值27.7億元,員工人數也迅速增長,達到了1700多人,迅速帶動當地就業。據漢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楊戊介紹,在漢壽高新區的3700多名就業人員中,已經有1500多人成為了企業工人。  這讓豆文化很開心,“我們80%的員工都是本地人,主管只有一個不是本地的,員工的流動率還不到2%。做過現場管理的人都知道,人員的本地化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今年,在整個集團,我們的效益都是最好的。”  蔡猛也很滿意,“以前在珠海的日資企業,3000多塊錢一個月,開銷又大,不敢出去玩,一年到頭剩不下幾個錢。現在我每個月都有4500到5500元的工資,在公司吃飯和住員工公寓都不花錢。最重要的是,在中聯上班,很有面子。”  留住了人,也就留住了企業  留住中聯重科,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企業,留住更多的人,漢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漢壽的第一步就是在離中聯重科僅僅1公里的位置規劃了總面積283畝的配套產業園,引進13家配套企業,其中6家企業已經投產。  李澤民的常佛機械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從2004年開始,我們就為中聯做配套,中聯的園區建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現在,在漢壽的這個廠房已經投產了。”  漢壽人曾德紅更是看中了中聯重科入駐當地的機會,2009年創業成立了恒輝機械公司,專門為中聯重科混凝土攪拌站提供結構件,“去年投產,今年的產值應該能做到8000萬。”  隨著配套企業的陸續投產,一個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對2007年就已經來到漢壽的中漢高科總經理吳銳來說,成為中聯重科的配套企業不僅意味著穩定增長的營業收入,更意味著大樹底下好乘涼,“我們留住員工更容易了”。  “企業內部的事情好辦,可是下了班,外面一片黑黢黢的,員工就留不住,普工的流失率太高。”吳銳說,“中聯來了以后,人多了,需求量大,政府開通了公交車,步行街也建起來了,購物、休閑、聚餐,都有地方去,公司本地員工比例也達到了一半,人就安定多了。”  為了吸引和留住企業,據漢壽縣委書記譚本仲介紹,接下來還有幾件大事要辦:修漢壽大道和軍漢公路,改造老漢太路和319國道,改善高新區企業的貨運條件;再建10萬平米標準化廠房,承接產業轉移;引進物流企業,解決高新區物流不便的問題。  這些舉措顯露出漢壽的急迫與雄心,而讓已經嫁到當地的婁底姑娘周立芬最心動的,則是鄰近的清水湖小鎮。按照漢壽縣的規劃,清水湖小鎮總投資20億元,計劃新建北師大附中、幼兒園、敬老院、商貿步行街等項目。“要是真建好了,我就不用擔心寶寶上學的事情了。”周立芬溫柔地摸著隆起的肚皮,她的寶寶幾個月后就將呱呱墜地了。  如果說周邊城鎮化的迅猛發展讓工人們安心,“企業寧靜日”則讓企業家們安心。楊戊說:“每月1日到20日的"企業寧靜日"期間,除了涉及環保、安全生產以及重大情況之外,我們一律不能到企業去。我們的原則是"圍墻內的事情,政府不插手;圍墻外的事情,企業不操心"。”  零干擾的環境,不僅讓中聯重科及其配套企業專注于發展,也吸引其他行業企業紛紛來到漢壽高新區。據統計,園區企業已經達到46家,2012年完成產值86.2億元,稅收1.52億元,僅中聯重科就貢獻產值46億元,稅收1.05億元。楊戊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園區產值已近50億元,全年預計將突破100億元。園區總人口從5000人增加到12000人。  短短數年,漢壽縣城鎮化率從23%提到40%,增速為全國的6倍。  譚本仲說:“中聯重科到漢壽落戶以后,把工業化、支柱產業都做起來了,而且能夠帶動城鎮的發展,真正起到了帶動一方的作用。”  去年蔡猛在常德城區買了房子。周五下午5點,他坐上開往常德城區的免費班車回家,笑著說:“以前,每年就只能見到女兒一兩次,她都不怎么理我。現在,她跟我比跟她媽媽還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dfn id="rulzi"><sup id="rulzi"><span id="rulzi"></span></sup></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