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中國鋁業再度斷臂自救 巴克萊稱無助減虧

   日期:2013-10-08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1082    評論:0    
核心提示:為從大虧泥潭中翻身,中國鋁業繼續賣資產止血。中國鋁業近日公告稱,其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中國鋁業香港有限公司擬轉讓其所持有的中國鋁業鐵礦控股有限公司的65%股權,以及為數4.39億美元的借款債務,以減少未來資本開支及改善現金流,而接盤方正是中國鋁業母公司中鋁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中鋁海外控股。不過巴克萊認為,此番動作無助中國鋁業擺脫虧損,其分析指,上述交易可令中鋁減債人民幣80億-90億,但對現金流折現估值影響輕微,也無助旗下核心業務擺脫虧損;其輕微上調2013年度業績預測,由每股虧損人民幣2.22元
為從大虧泥潭中翻身,中國鋁業繼續賣資產止血。中國鋁業近日公告稱,其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中國鋁業香港有限公司擬轉讓其所持有的中國鋁業鐵礦控股有限公司的65%股權,以及為數4.39億美元的借款債務,以減少未來資本開支及改善現金流,而接盤方正是中國鋁業母公司中鋁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中鋁海外控股。不過巴克萊認為,此番動作無助中國鋁業擺脫虧損,其分析指,上述交易可令中鋁減債人民幣80億-90億,但對現金流折現估值影響輕微,也無助旗下核心業務擺脫虧損;其輕微上調2013年度業績預測,由每股虧損人民幣2.22元,調整至虧損2.21元,明年則由0.01元盈利,降至0.05元虧損;維持該股減持,目標2.3港元不變。中鋁自贖:虧損當頭棒喝在中國鋁業去年巨虧82億之后,便踏上了斷臂求生的自我救贖的道路。財報顯示,2012年,中國鋁業虧損82.34億元,而2011年該公司盈利為23.8億元,成為中國鋁業2007年上市以來出現的最大虧損。而如何應對捉襟見肘的資金流,以及走出此前“債臺高筑”的虧損泥潭便成為其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中鋁拋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5月9日,中國鋁業召開董事會議,宣布擬打包轉讓所持鋁加工企業的股權,交易涉及中鋁河南鋁業有限公司、中鋁西南鋁板帶有限公司、中鋁西南鋁冷連軋板帶有限公司、華西鋁業有限責任公司、中鋁瑞閩鋁板帶有限公司、中鋁青島輕金屬有限公司、西北鋁加工分公司、中鋁薩帕特種鋁材(重慶)有限公司、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9家下屬公司。此次打包出售的總資產評估值合計超過80億元。僅僅一個星期后,中國鋁業再度發布公告,宣布擬轉讓中鋁河南鋁業有限公司和中鋁青島輕金屬有限公司共計17.56億的債權,其母公司中鋁仍有意接盤。6月5日,中國鋁業公告稱,公司部分電解鋁生產線實行彈性生產,涉及暫時關停電解鋁產能約38萬噸。此外,有消息指出,中國鋁業將放棄旗下9家下游制造廠,包括軋制廠級擠壓型材生產廠,而由于融資成本較高,中國鋁業還將重組遵義氧化鋁精煉廠。而中鋁對于現金流的渴求也十分迫切,今年5月21日,中鋁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鋁業發布2013年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公告,融資金額為30億,其公告中指出,本期所募集資金中的22億元將用于補充公司本部生產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用于購買原鋪材料、支付電費及購買動力材料,以及用于銀行貸款周轉間的過渡。剩余8億將用以歸還公司本部在中國建設銀行的貸款。市場化改革短時間難扭轉局勢實際上,為了盡快扭虧為盈,今年年初起,中鋁公司就開始在其內部推出開放型市場改革,但是其試圖剝離鋁加工資產,擴大氧化鋁及煤電鋁一體化的轉型路徑仍然備具挑戰。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鋁的市場化開放型改革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扭轉局勢,制約中鋁以及其他行業企業的最大障礙依舊是鋁價持續下跌,而成本則在上升。產能過剩以及電價上漲是憂患所在,分析認為,整個鋁行業產能依舊嚴重過剩,并且依舊有很多大型項目在上馬,這成為鋁企走出困境最大的障礙。與此同時,電價的上漲也給中鋁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上述中鋁相關負責人稱,電價每上漲0.1元,僅電解鋁業務就要多付出50億電費。今年一季度,中國鋁業實現營業收入342.13億元,同比增長1.86%。盡管單季度同比減虧10.42%,但虧損額依舊高達9.75億元。而最新發布的中報顯示,中國鋁業今年上半年虧損6.24億,虧損額同比縮小80.82%,每股虧損0.05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dfn id="rulzi"><sup id="rulzi"><span id="rulzi"></span></sup></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