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中國南車攜手政產學研 中國高鐵變追趕為引領

   日期:2014-09-09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1091    評論:0    
核心提示:中國南車發展高速鐵路項目是順應軌道交通裝備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一方面,國內外軌道交通裝備市場需求旺盛,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在國際市場上,由于新技術發展和國際能源矛盾及環保觀念的不斷深化,軌道交通運輸方式越來越多地受到各國政府的青睞,加之目前北美、中亞、東歐、東南亞等地區的許多國家,進入新一輪軌道交通裝備的更新期,國際市場軌道交通裝備采購正進入一個高潮期。中國高速鐵路項目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也為參與高速鐵路項目的各主體提供了潛在的市場價值。高速鐵路國產化改造過程中的技術優化問題主要分為兩個
中國南車發展高速鐵路項目是順應軌道交通裝備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一方面,國內外軌道交通裝備市場需求旺盛,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在國際市場上,由于新技術發展和國際能源矛盾及環保觀念的不斷深化,軌道交通運輸方式越來越多地受到各國政府的青睞,加之目前北美、中亞、東歐、東南亞等地區的許多國家,進入新一輪軌道交通裝備的更新期,國際市場軌道交通裝備采購正進入一個高潮期。中國高速鐵路項目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也為參與高速鐵路項目的各主體提供了潛在的市場價值。高速鐵路國產化改造過程中的技術優化問題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動車組適應性改造階段,主要是對引進產品的一個本土化適應過程,是國外技術的優化及中國化。第二階段是中國高鐵的持續自主創新,國外許多原有的技術已不能滿足發展需求,為滿足技術需求,實施高鐵技術自主創新。高速鐵路國產化各階段的技術優化過程都是一項復雜而浩大的工程,而我國電力機車企業各自為政,模塊化設計不足,產業標準尚未統一,單個企業獨立研發往往困難重重,需要來自不同領域多方主體的參與和互動。協同創新是成功實現高鐵技術再創新的最為行之有效的組織模式,只有各企業間形成創新合力,才能有效地分散產業鏈上的創新風險,提升產業整體創新效率。——產學研——聯合攻關解決難題為攻克關鍵技術,中國南車與國內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創建產業聯盟和技術協同創新平臺。2012年5月29日,南車作為主要發起人,依托科技部和鐵道部聯合簽署的高速列車行動計劃,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力學所等16家單位,成立了我國首個高速列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簽訂合作課題125項。該聯盟致力于促進協同創新,提升我國高速動車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高速動車組產業化綜合能力,南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成為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針對用戶提出的需求,公司與相關研究院、大學成立攻關小組,其間院校利用自身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專業優勢,進行系統研究,提高了院校的綜合實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中國南車首先與重點院校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創新框架。具體實施時,雙方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培養高端工程化應用人才;院校全程參與設計過程;公司技術人員對研究過程也全程參與,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聯合攻關解決技術難題。——產業鏈——提升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在縱向上,中國南車通過四方股份公司這樣的行業主機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技術引導、研發協作、聯合攻關和標準制定,與各個供應商形成了技術協同創新產業聯盟,使整個產業鏈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得到提升。在300公里及以上創新中,針對具體的系統及部件,公司結合整車綜合性能提出具體要求,供應商根據要求提出初步方案,雙方對方案進行確認后,供應商組織對產品進行研發、試制及部件試驗驗證,公司組織裝車及相關運營考核事宜,重視供應商全程參與,聯合攻關解決技術難題。公司在培養供應商時,將供應商的生產看作是公司生產制造體系的一部分,在產品的設計開發階段就使其參與到其中,通過現場指導供應商工藝開發,監督產品生產過程,嚴格把關產品的質量,有效溝通解決技術工藝難點,真正地實現協同創新。——政產學——成為高速鐵路出口國在以南車為主體的協同創新體系中,政府的職能是制定合作發展的戰略規劃、重大政策,協調重大合作項目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職能是著眼高技術的基礎研發工作,提供先進技術和研究成果;企業的職能是著重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工藝創新,并將科技成果商品化。企業是高鐵建設的領頭羊。以南車為主體的企業是中國高速鐵路建造的實施者,是高鐵建設技術的掌握者,擔負著在實際工作中總結技術難題、把控科技創新方向并配合高校和科研單位進行科技攻關的重任。只有企業才能提出針對性最強的科研攻關方向,從而將高鐵的產學研創新真正落到實處,解決實際問題。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協同創新體系中擔負著科技攻關的重任。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中國高速鐵路科技創新的主要實施者。一方面,必須深入建設一線,對原鐵道部主導引進的新技術與新工藝進行消化吸收,并結合中國的國情進行中國特色的高鐵技術的研發;另一方面,要進行高鐵先進技術的前沿探索,為未來高鐵技術競賽提供充實的技術儲備。原鐵道部作為國內最大的高鐵設備用戶,在高鐵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中發揮了主導者與指揮者的作用。政府是我國高鐵技術引進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是我國高鐵技術自主創新的推動者與加速者;同時,政府正在成為中國高速鐵路產業出口的重要推手。高鐵的自主創新不僅拉動了中國制造業的結構與技術升級,還對眾多產業具有強勁的帶動作用,許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已出口國外,并在市場上獲得了競爭優勢;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致力于推動國產高鐵設備的出口,這已引起了海外裝備制造商的高度關注,比如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的高管均表示了對“中國成為高速鐵路出口國”的擔憂。——三平臺——夯實自主創新基礎在技術引進的同時,為夯實企業自主創新基礎,南車又同步提出建設設計、制造、產品“三大技術平臺”的舉措。根據各業務板塊自身產品的特點,南車集團制訂三大技術平臺建設的項目書,按照機車車輛設計技術、制造技術和產品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標準,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對三大平臺的建設內容、建設標準和效果進行評審,引導各業務板塊不斷提升設計、制造、產品的技術水平。如制造技術平臺包括工藝研究、工藝設計、工藝規范、工藝執行、物流管理、現場管理和質量控制、制造裝備水平等。一是借鑒國外經驗,研究改進現有工藝方案,提升制造工藝水平。南車株機公司在大功率電力機車制造過程中,原原本本地學習國際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分三步實施打造優秀制造體系計劃。第一步對公司原有工藝文件全面升級;第二步以點帶面推行標準化作業;第三步在手工工序和裝配工序全面推行精細化作業。二是筑高工業平臺,構建制造體系的物質基礎。——建機制——知識協同是創新核心知識協同是協同創新的核心,協同創新的本質是知識的跨組織轉移和學習管理,是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等各主體各自擁有的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相互轉換和提升過程,知識協同的實現離不開有效的溝通和學習機制的保障。充分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產品制造工藝,最關鍵的就是要全盤引進國外先進的制造工藝樣本,并在本地化生產中原原本本地吸收。為避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中眼高手低和曲解變異現象發生,南車四方股份公司在200公里動車組項目中及時提出并讓職工學習了解“先僵化、再優化、后固化”的指導方針。通過首列國產化動車組的工藝驗證及其他一系列的活動,職工逐步理解并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認識:只有先“僵化”執行外方工藝,生產出的產品才有可能達到原型車的質量水平;只有先“僵化”執行外方的質量理念,才能保證國產化動車組的質量不低于原型車的水平;只有先“僵化”吸收,才有可能讓已經在四方落地的先進技術和方法進而生根。通過這種先被動僵化,后主動優化,最終達到制造工藝固化的過程,確保了動車組制造水平的持續穩定。通過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我國高鐵技術形成了一個取各家之長,綜合發展的模式。目前,我國的高鐵系統技術已經是世界上集成能力最全、運行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快的系統技術。通過不斷試驗,我國不僅掌握了高鐵的核心技術,而且解決了高鐵整體產業鏈上的各種技術難題,形成了自己的高鐵技術標準,并逐步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話語權。專家點評 通過大規模的政產研的協同創新,我國高鐵從引進到創新,走上了一條快速追趕與跨越的道路。南車的做法是,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中的重點難點項目開展逐個技術攻關,并充分發揮外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成功開展了對重點關鍵引進項目的再創新工作,從而以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代價迅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企業由制造型向創新型的跨越。堅持“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兩條腿走路,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進程中,將核心技術學到手,用到位,以技術升級帶動產業升級,變追趕為引領,最終形成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這成為我國高速鐵路協同創新體系成功運行的寶貴經驗。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dfn id="rulzi"><sup id="rulzi"><span id="rulzi"></span></sup></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