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量世界第一提升應從品質到品牌 多年來,中國緊固件在連續的兩位數增長后,2012年緊固件行業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1.5%左右,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不足,尤其是緊固件在遭受國際上的反傾銷后,出口銷售額呈下降態勢。先進緊固件是高端機械制造之本,其作用可為謂“四兩撥千斤”。表面上緊固件產值只占機械行業的百分之幾。實質上,它帶給關鍵構件和裝備的附加值要高得多。 近10年,我國緊固件令世人矚目的發展速度,在發達國家感到吃驚的同時,也讓他們發現一個新型的大市場,跨國公司魚貫而入。當國內緊固件企業忽然覺得在市場上生存得如此艱難時,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已遍地開花。當今中國緊固件的市場,一些中小型緊固件企業大量制造普通標準件,并沒有真正為企業帶來核心競爭力,反而受制于原材料、人力成本等條件的變化,從4.8級到6.8級低強度,或8.8級到12.9級高強度緊固件,目前我國緊固件的生產技術水平將基本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主要為普通標準件及低、中檔次的特種、異型緊固件,量大價廉。概括為低檔次產品充斥主導市場,高檔次、高精度、高強度緊固件有一小部分仍需進口,產品進口單價與出口單價的比值差距約6倍以上,可見我國的緊固件行業仍為發展中行業,“大而不強”、“胖而不壯”,與美國、日本和韓國、臺灣地區的差距較大,且缺乏從技術服務到解決機械緊固方案,實現產品、設計、制造和管理的數字化,產品和制造過程的綠色化。 我國緊固件的發展受到資源和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緩解資源約束的重要途徑是發展綠色制造。緊固件的發展,今后一段時期也將繼續朝著品牌經營的方向積極推進,促進緊固件項目開發的全方位。在產品上,中高端產品將加速對品質研發的本土化,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全過程,都要考慮廢棄物最少、排放最低、資源利用率最高及環境影響最小,從而使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在流通方面,探索各種增值服務的模式,為客戶帶來價值和利益。從提供單套緊固件到提供機械緊固方案、定制服務、遠程監測等,服務在緊固件制造企業的銷售收入中比重將逐漸加大。 2、企業重組是趨勢戰略聯盟謀發展 當前我國緊固件企業產業集中度不高的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國緊固件競爭力的提升。多年來的市場開放并沒有帶來核心技術。我國在緊固件核心技術領域的成長缺乏突破。與此同時,低檔產品的生存空間被擠得越來越小,外資通過本土化的企業也具備了相當的成本優勢,再加上具有技術品牌的優勢,開始向原自主品牌的市場空間進軍。 針對以上局面,企業之間的重組和戰略聯盟是大趨勢。中國緊固件產業必須順應這個潮流和趨勢,加強企業間戰略合作,提高中國緊固件整體競爭力。但是,促進中國緊固件企業之間的重組和戰略聯盟,應該遵循以下三個原則:從企業自身的戰略需求出發,遵循優勢互補原則;注重合作遵循文化的融合;必須實行規范化的運行。可以在汽車緊固件企業中最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