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一方面將對我國的工業化產生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將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借鑒意義。在此背景下,我國必須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提高先進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新興產業的投入,加快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以應對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帶來的挑戰。 首先,須重視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所發生的深刻變革,迫切要求我國經濟增長要轉移到依靠先進制造業的進步上來,要求制造業要加快結構調整并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而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培育和發展將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裝備和服務支持。盡管我國已是一個裝備制造業大國,但是當前我國裝備制造產業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一些高端制造裝備,如半導體,包括電子信息產業的加工設備、深水海洋和石油裝備、百萬噸乙烯裝置中大型壓縮機等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高端自動控制系統如飛機導航儀器儀表,高速列車的剎車系統基本上由國外壟斷。因此,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是制造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須重視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其次,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術創新的推動機制 美國“再工業化”的本質之一是強調和重視科技的自主創新和持續創新。對于高端裝備制造業而言,由于其產品和工藝的復雜性,技術研發的周期長,成本高而且風險很大,因此技術結構升級是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的核心和主要動因,必須加強我國裝備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當前,我國裝備制造行業已經陷入了一種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惡性循環。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在《我國裝備制造業是否能引領世界》的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國自主創新薄弱,高端裝備制造呈現失守困局,尚不具備引領世界裝備制造業發展新潮流的能力。目前國內的裝備制造業不能生產大型民用飛機、深水海洋石油裝備,90%的高檔數控機床、95%的高檔數控系統、機器人依賴進口,工廠自動控制系統、科學儀器和精密測量儀器對外依存度達70%。可見,只有依靠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高附加值產品,中國制造業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才能與美國等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在國際市場上展開競爭,并推動未來經濟長久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再次,共同加大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扶持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尤其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基于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實際情況,一方面,需要培育核心企業,提高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集中度。規模生產是高端裝備制造業升級的重要途徑。我國政府需要有選擇地重點扶持一些大型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組建大型裝備企業集團,運用各種經濟財稅立法政策,推動企業并購重組,從而形成規模經濟,形成裝備制造業集群。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因為很多中小企業在基礎工藝、基礎元器件等方面對大企業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因此,我國需要借鑒美國“再工業化”對中小企業扶持的做法,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所需的資金,支持促進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和高校間的合作、交流與創新,從而促進整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力提升。 最后,推動產學研合作,建立產業聯盟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高度重視政府部門、國立科研機構、大學與企業之間的互動與協作,并推動化學家、物理學家、材料學家、機械工程師和微生物學家等之間的交流合作。如ARPA-E項目基本上都是采取由2個以上單位合作的方式來實施的,合作單位主要來自大學、企業和國家實驗室,合作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產學研三方結合的,有大學與大學、大學與企業,或企業與國家實驗室等合作研發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對于正處在工業化進程中的中國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這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共同開展戰略研究,探索積極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建立實質性的產業戰略聯盟,逐步形成一套國際化、規范化、流程化和市場化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