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5日說,為充分發揮好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穩增長、調結構中的帶動作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我國將切實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抓緊組織重大工程建設、加快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大力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引導鼓勵民營企業發展。 張曉強在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座談會暨《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首發式上說,自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力量。 他說,去年,我國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主要行業銷售產值增速約兩倍于工業總體產值增速。今年1-5月,通信設備制造、軟件產業、醫藥制造業、醫療器械制造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了27.59%、24.2%、19.8%、21.3%,繼續領跑經濟增長。部分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先導性支柱產業。去年江蘇、上海和廣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占當地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已分別達到38.4%、23.7%和19.8%。 張曉強表示,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下一步, 發展改革委將按照《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要求,加強宏觀引導和組織協調,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要素支撐。 根據《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到2015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要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 我國所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