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人們對日常生存環境及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近期京津冀地區的持續霧霾天氣,引發了眾多關注目光,空氣質量的下降使節能環保話題再度炙熱起來。根據中科院公布的“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認為,在霧霾天氣中檢出了大量含氮有機顆粒物,而年消耗我國60%以上石油能源,產生大量排放氣體的內燃機,成為節能環保的首要解決對像。 政策指向明確工程機械節能環保步伐再加速 工程機械作為內燃機產品的第二大使用行業,雖然工作范圍僅限于建筑施工工地等,但是排放密度大,排放指標又劣于汽車,因此對環境的污染更為嚴重,開發研制環保節能型產品成為今后工程機械發展的趨勢。 2月17日,中國政府網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提示,到“十二五”末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萬噸,采用替代燃料節約商品燃油1500萬噸。節能型內燃機產品要占到全社會內燃機產品保有量的60%,與2010年相比,內燃機燃油消耗率降低6%~10%,實現節約商品燃油2000萬噸。 同時,國務院表示將要培育一批汽車、工程機械用發動機等再制造重點企業,實現高效節能環保型內燃機主機及其零部件生產制造裝備的國產化、大型化,建立內燃機產品節能減排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 意見提出,除了完善產業政策、健全標準體系和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等外,還擬出臺經濟激勵政策。在乘用車節能惠民補貼、農機工業財政補貼等政策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推廣節能環保型商用車的財政扶持政策,帶動高效內燃機的發展;研究完善節能環保型內燃機產品有關稅收減免政策;完善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促進農業機械節能減排;對內燃機產品提前達到節能減排相關標準的企業,在企業技術改造、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能力建設和科研開發等方面研究按照規定給予獎勵。 隨著裝載機等數量大的工程機械產品在市政建設中的使用量不斷加大以及人們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在產業政策出臺之后,工程機械及其配件環保節能化發展有望進一步加快。 節能環保 為工程機械企業發展另辟蹊徑 目前,由于老舊工程機械產品所發動機大多從新機下線時就裝配上的,因此這些內燃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高出現在的行業標準。雖然配件都可以通過再制造或者用新配件替代,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如果更換程度太高,那么整機就等于重換更換了液壓系統,成本更高,所以,一些使用時間過長的機械,必然會走向淘汰制,雖然當今的很多工程機械產品都已經全新登場,下線,但是在未來,機器使用時間過長,零件老化再加上其內燃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會超出那個時候的新標準,淘汰也將是必然的。專家認為,可以鼓勵企業進行混合動力嘗試,但這仍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電力是清潔能源,不會產生尾氣排放,也不會加劇溫室效應。但電池本身的環保問題也應被重視。另外,電能的消耗比一般的能源的消耗要少很多。 工程機械行業是集技術、資金、勞動力為一體的行業,隨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市場對細分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包括技術、智能化,還包括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等一系列因素。隨著混合動力概念的走強,更多節能環保概念被運用到工程機械產品中。 現階段國內少數企業在節能減排上雖小有成就,但是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節油與減排是工程機械環保方向上的兩大重點與難點,節能減排已經上升為一個世界性話題,企業無法回避這個趨勢,只有緊跟趨勢進行發展才是明智的選擇。作為我國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排放大戶”,工程機械在十二五期間的任務之重可想而知,利用環保因素縮小國內外企業在工程機械行業的差距未嘗不是一條捷徑。